时间: 2025-04-27 15: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46
墨吏: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古代官府中的文书或低级官员,他们负责记录、抄写文件等工作。字面意思上,“墨”指的是书写用的墨水,“吏”则是指官员或办事人员。
在文学作品中,“墨吏”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文书工作者,他们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对维持官府运作至关重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学讨论中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献学,研究古代官府运作时,“墨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文书、书记、抄写员。这些词汇都指代那些负责书写和记录工作的人员,但在具体语境中可能有所不同。 反义词:高官、将领。这些词汇与“墨吏”形成对比,指的是那些拥有更高权力和地位的官员。
“墨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墨”代表书写工具,“吏”指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墨吏是官僚体系中的基层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维持政府运作至关重要。在文化上,墨吏常被视为忠诚和勤奋的象征,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提到“墨吏”,我联想到的是那些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基层工作者,他们的贡献往往被忽视,但却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联想带有一种敬意和感慨。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墨吏”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古代官僚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墨吏笔下春秋记,岁月无声转瞬逝。”这样的句子可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想象一位墨吏在昏暗的房间里,点着油灯,专注地抄写着文件,这样的场景带来一种宁静和专注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油灯燃烧时的轻微噼啪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中世纪欧洲的抄写员(Scribe),他们的角色和功能与**的墨吏相似。
通过对“墨吏”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古代官僚体系中基层工作者的角色和重要性。这个词虽然不常在现代语境中使用,但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1.
【墨】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墨,书墨也。 、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 、 《周礼·占人》-史占墨。 、 《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致其墨。
【组词】
墨丸、 墨本、 墨工、 墨妆、 墨路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