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7:1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12:01
“东陵道”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通往东陵的道路。东陵通常指的是某个朝代**或重要人物的陵墓,因此“东陵道”特指通往这些陵墓的道路。
在文学作品中,“东陵道”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历史或古代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旅游相关的话题。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具体的学术讨论。
“东陵道”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东陵”和“道”两个词组成。在历史上,随着朝代的更迭,东陵的位置和名称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东陵道”作为通往陵墓的道路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陵墓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东陵道作为通往这些重要陵墓的道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缅怀先人的场所。
“东陵道”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先人的伟大,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生死、传承的深层次思考。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特定,个人经历可能不太常见,但可以想象在参观历史陵墓时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东陵道上,古木参天,历史的回声在风中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古老的石板路,两旁是参天的古树,远处是庄严的陵墓。听觉上,可能会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远处钟声的回响。
(由于“东陵道”是一个特定于**文化的词汇,跨文化比较不太适用)
“东陵道”这个词汇虽然特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
3.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