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9:20
劫机:劫机是指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非法手段控制正在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涉及劫持者对飞机的控制,并可能伴随着对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威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劫机可能被用作紧张情节的催化剂,增加故事的紧迫感和戏剧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劫机一词可能被提及,尤其是在讨论恐怖主义或航空安全时。 专业领域:在航空安全、法律和反恐领域,劫机是一个专业术语,涉及详细的应对策略和法律程序。
同义词:劫持、空中劫持 反义词:保护、安全(这些词汇与劫机的行为相对立)
词源:劫机一词源自英语“hijack”,最初指的是在公路上劫持卡车,后来扩展到空中劫持。 演变: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增加,劫机一词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都有所增加。
意义和影响:劫机常常引起全球关注,对航空安全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在一些国家,劫机可能与特定的政治诉求或恐怖主义活动相关联。
情感反应:劫机一词通常引起人们的恐惧和不安,因为它涉及暴力和生命威胁。 联想: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电影中的紧张场景、历史上的重大劫机**或对航空安全的担忧。
经历或故事:在9/11**后,全球航空安全措施得到了显著加强,许多人对飞行产生了新的担忧。
诗歌:
在云端之上,恐惧蔓延,
劫机的阴影,笼罩心田。
机翼之下,和平祈愿,
愿天空永远,宁静无边。
视觉联想:劫机可能让人联想到飞机在空中被控制的画面,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紧张表情。 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乘客的尖叫声和警报声。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的“détournement d'avion”或阿拉伯语的“اختطاف الطائرة”,都指代类似的概念。
理解:劫机是一个涉及暴力和非法控制的严重犯罪行为,对航空安全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劫机一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讨论航空安全、恐怖主义和国际法律问题。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