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7:01
“养老送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照顾年老的父母直到他们去世。这个成语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道和责任,包括在父母晚年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文学作品中,“养老送终”常用来描绘家庭关系和道德责任,特别是在描述传统**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责任或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老年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养老政策和实践。
同义词:孝养、侍奉、奉养 反义词:弃养、不孝
同义词“孝养”和“侍奉”强调了孝顺和照顾的行为,而“奉养”则更多指提供物质支持。反义词“弃养”和“不孝”则指不履行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养老送终”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和家庭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养老送终”是孝道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传统家庭结构和社会价值观。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成语的使用和理解也在不断演变。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家庭责任、亲情和生命的循环。它唤起了对家庭成员之间深厚情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终末阶段的关怀和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家庭聚会、节日庆祝或对长辈的关怀活动相关联。例如,在春节期间,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共同庆祝并照顾年长的家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养老送终,亲情如织,永不褪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家庭团聚、长辈受到照顾的温馨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笑声,以及对长辈的温柔问候。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也有类似的观念,如“孝行”(こうこ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照顾。
“养老送终”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家庭责任和亲情的重要性。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深层含义,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其新的应用和意义。
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凤娇道:‘我母年老,要你~。’马迪道:‘你嫁了我,那养老送终之事,何须说得。’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
3.
【送】
(会意。小篆字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送,遣也。 、 《荀子·富国》。注:“致女也。”-送迎无礼。
【组词】
送嫁、 送娘、 送房、 送亲
4.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