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5:53
词汇“养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养羞”可以理解为“培养羞涩”或“养成羞怯的性格”。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字面意义进行。
“养羞”字面意思是指有意或无意地培养或养成一种羞涩、害羞的性格或态度。
由于“养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害羞、内向,或者在某种文化背景下,人们认为羞涩是一种美德。
由于“养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些方言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羞涩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女性应该温柔、内敛的文化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改变,人们更加重视个性和自信。
“养羞”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保守、拘谨的氛围,以及对个性表达的限制。它可能会引起一种压抑或不自由的感觉。
由于“养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低。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养羞”作为一种文化或性格特征来描述某个角色,以此来探讨个性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害羞、内向的人物形象,或者通过柔和、低沉的音乐来传达一种羞涩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羞涩的态度和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羞涩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自信和开放可能更受推崇。
“养羞”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某些文化背景下对个性和行为的一种期望。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场景有限,但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词汇,值得我们了解和思考。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羞】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 《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 、 《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共其笾荐羞之实。 、 《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组词】
羞豆、 羞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