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35:23
吃惊受怕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感到惊讶和害怕。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或消息时,心理上产生的震惊和恐惧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吃惊受怕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如听到坏消息或遭遇意外。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心理反应模式。
吃惊受怕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心理状态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心理反应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吃惊受怕 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和突发的普遍恐惧。这种心理状态在许多传统故事和现代文学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紧张和不安的氛围,以及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无助感。它唤起了我对生活中不可预测**的警觉和反思。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突然的停电让我和家人吃惊受怕,因为当时正值暴风雨天气,我们担心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风声鹤唳, 心中波澜,吃惊受怕。 星光隐匿,黑暗笼罩, 灵魂颤抖,寻求安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房间,一个人影在窗边颤抖,外面的风声和树叶的沙沙声构成了背景音,增强了吃惊受怕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hocked and scared" 或 "terrified by surpri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是相似的。
吃惊受怕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心理反应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惊讶和恐惧,还暗示了*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心理状态。
1.
【吃】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吃,言蹇难也。 、 《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
【组词】
吃子、 吃吃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3.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4.
【怕】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引证】
《广韵》-怕,怕惧。 、 韩愈《双鸟诗》-鬼神怕嘲咏。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组词】
惧怕、 害怕、 怕怯
如其,倘。
【引证】
《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