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3:10
变相: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形式或外表的变化,但实质内容或本质并未改变。它强调的是一种表面上的改变,而非根本性的变化。
“变相”一词源自汉语,由“变”和“相”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相”常指外表或形式,因此“变相”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外表或形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表面而非实质的变化。
在社会文化中,“变相”常常与欺骗或不诚实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涉及到表面与实质的不一致。在政治或商业领域,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做出改变,实则保持原有目的或利益的行为。
“变相”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真诚或不坦率的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欺骗、虚伪或不透明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变相”的情况,比如商家通过改变包装来提高价格,但产品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感到被欺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变相”来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如季节的更替,虽然外表变化,但自然法则不变。
视觉上,“变相”可能让人联想到魔术表演,表面上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但背后的原理保持不变。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某些音乐作品中的变奏相似,表面旋律变化,但核心主题不变。
在英语中,“变相”可以对应到“cosmetic change”或“surface change”,这些词汇也强调了表面而非实质的变化。
“变相”这个词在理解和分析表面与实质的关系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变化时,要深入探究背后的真实意图和实质内容,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变化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变相”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况和深层的含义。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