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48
词汇“偷佞”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偷”和“佞”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偷佞”可能指的是一种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谄媚行为来获取利益的行为。
由于“偷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物的卑劣行为,或者在口语中用来批评某人的不诚实行为。
由于“偷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通常,“偷”和“佞”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们的组合可能是一个现代创造的词汇。
在强调诚信和正直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偷佞”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人。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和鄙视,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自私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的情况,这时可以使用“偷佞”来形容这种行为。
在创作中,可以将“偷佞”作为一个角色的特征,用来构建故事情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
由于“偷佞”涉及到不诚实的行为,可能会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和不安的音乐。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行为,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偷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揭示了语言中对于不诚实行为的描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