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51
“有典有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有经典文献作为依据,有明确的规则或原则。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某种行为或言论是有根据的、有依据的,不是凭空捏造或随意而为。
在文学作品中,“有典有则”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论述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的言论或行为是有根据的,值得信赖。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学术研究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遵循既定的规则和原则。
同义词“有根有据”和“有凭有据”都强调有事实或证据支持,而“有典有则”更侧重于有经典文献或明确规则的支持。反义词则表示没有根据或证据,是随意捏造的。
“有典有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典”指的是经典文献,“则”指的是规则或原则。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经典文献和规则原则是一种美德。因此,“有典有则”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常用来赞扬那些遵循传统、有学识、有原则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谨、可靠、权威的印象。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因为知道某事是基于可靠的依据和规则。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强调“有典有则”,确保我的论点有充分的文献支持,这样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能体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有典有则,传承千年智慧,点亮今朝灯火。”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籍、图书馆、学者研究的形象。听觉上,可能是翻阅书页的声音,或是学者讨论的严肃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founded”或“based on solid principles”,都强调有坚实的基础和原则。
“有典有则”这个成语在强调依据和规则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建立信任和权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惟宗惟祖,有典有则。大魏将军,隆周柱国。
1. 【有】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3. 【有】
4.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