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4:33
[曳行] 的字面意思是指拖曳或牵引某物前进。在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物体被拖动或牵引的状态,尤其是在交通工具或机械设备中。
“曳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曳”字意为拖曳,而“行”字意为行走或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用于描述拖曳或牵引的动作。
在某些文化中,“曳行”可能与历史上的交通方式或战争工具有关,如古代的战车或马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与机械操作和交通运输相关。
“曳行”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缓慢、沉重或艰难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需要额外力量或困难条件下的移动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曳行”这个词,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的物理动作时,如拖动重物或描述交通工具的移动时,这个词会很合适。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曳行”来创造一种缓慢或沉重的氛围,如:
夜幕下,星辰曳行, 穿越无尽的宇宙深渊。
想象一辆老旧的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曳行,可以联想到沉重的车轮声和马蹄踏地的声音,以及车轮在泥泞中缓慢前进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ow”或“drag”,它们在描述拖曳或牵引的动作时与“曳行”有相似的含义。
“曳行”是一个描述拖曳或牵引动作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使用,但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具有特定的应用价值。了解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