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3:34
词汇“曳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曳纲”字面意思是指牵引或拖拉的绳索或线索。在古代,可能用于渔业、航海或其他需要牵引的活动中。
由于“曳纲”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它可能出现在古文、历史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渔业、航海)的文献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绘古代渔民或航海者的场景。
“曳纲”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曳”意为拖拉,“纲”意为绳索或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渔业和航海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曳纲在这些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和利用。
“曳纲”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渔民的辛勤劳动和航海者的冒险精神。它带有一种古老而坚韧的情感色彩。
由于“曳纲”不常用,个人应用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技术。
在创作中,可以将“曳纲”用于描绘古代场景,如渔村的生活或海上的冒险。例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rope”(绳索)或“cable”(缆绳)可以表达类似的概念。
“曳纲”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技术。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
2.
【纲】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纲,维紘绳也。 、 《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纲纪四方。 、 《诗·大雅·卷阿》-四方之纲。 、 《书·序》-举其宏纲。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 、 《韩非记·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
【组词】
纲挈目张、 纲提领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