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1:34
词汇“寸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寸”通常指长度单位,等于十分之一尺,而“山”则指自然形成的高耸地貌。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寸山”可能指的是非常小的山,或者是一种比喻,形容事物虽小但重要或具有象征意义。
由于“寸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寸”和“山”两个字直接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比喻语境。
在**文化中,山常常被赋予崇高、稳定和永恒的象征意义。因此,“寸山”可能在某些文化表达中象征着虽小但不可忽视的价值或意义。
由于“寸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讨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细腻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寸山虽小,立于天地间,见证岁月流转,承载无尽思绪。”
由于“寸山”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或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创造性的翻译。
“寸山”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微小但重要事物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增强文学作品的深度和细腻度,或者在特定语境中传达特殊的情感和意义。
1.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