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10
卢沟桥事变:指的是1937年7月7日在北京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生的中日军事冲突,这一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
卢沟桥事变这一词汇直接来源于历史**的地点和时间,没有复杂的词源演变。
卢沟桥事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民族觉醒和团结的象征。
提及卢沟桥事变,往往会引起对那段历史的沉重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在我的历史学*中,卢沟桥事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我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民的坚韧不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卢沟桥畔,烽火连天,英雄儿女,誓死卫国。”
通过观看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纪录片或电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氛围和人民的英勇。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军事冲突也会有特定的名称,如“珍珠港**”在美国历史上具有类似的重要性。
卢沟桥事变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深刻的历史观至关重要。
1.
【卢】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卢,饭器也。
2.
【沟】
(形声。从水,冓(gōu)声。本义:田间水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 、 《考工记·匠人》-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 、 《周礼·遂人》-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 《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组词】
沟洫、 沟洫、 沟塍
3.
【桥】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 、 《史记·秦本纪》-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 刘禹锡《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 、 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 、 宋·姜夔《扬州慢》-桥边红药。 、 《广东军务记》-桥边一带。
【组词】
桥阁、 桥津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5.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