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5:08
四郊:指城市四周的郊区,即城市周边的地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城市与其周边乡村或未开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四郊”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四”指四周,“郊”指城市的外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城市周边的地区。
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四郊”地区往往成为城市扩张的首选地,这也带来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四郊”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风光、清新的空气,也可能让人想到城市扩张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社会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四郊的乡村度过一个宁静的周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节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四郊”:
四郊的田野,金黄的麦浪, 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四郊,金黄的麦田,远处城市的轮廓,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乡村的鸟鸣和风声。
在英语中,“四郊”可以对应为“suburbs”,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郊区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有所不同。
“四郊”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地理空间,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语境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郊】
(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郊区。
【引证】
《说文》。按,周时距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远郊。-郊,距国百里为郊。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郊。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素服郊次。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洒江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 、 《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 、 《周礼·质人》。注:“远郊也。”-郊二旬。 、 《仪礼·觐礼》。注:“谓近郊。”-至于郊。
【组词】
郊祀、 郊圻、 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