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0:18
懒懒散散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积极、缺乏活力和效率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懒惰且散漫,没有条理和目标。
懒懒散散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人们对懒惰和散漫行为的社会认知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勤劳被视为美德,而懒惰则被普遍认为是不良品质。因此,懒懒散散这个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评价,与社会对个人责任和效率的期望相悖。
懒懒散散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如失望、不满或担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或缺乏成就感的状态。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因为懒懒散散而影响了团队的工作进度,这让我意识到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懒懒散散,吹不醒沉睡的花朵。”
视觉上,懒懒散散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样子。听觉上,可能是一段缓慢、无力的音乐,缺乏节奏和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aid-back" 或 "slack",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情境与懒懒散散有所不同。
懒懒散散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反映了社会对勤劳和效率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
1.
【懒】
(形声。从心,赖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懒。-懒,懈也。怠也。一曰卧也。 、 《宋书·范晔传》-吾少懒学问,晚成人。
【组词】
懒待、 懒怠、 懒得、 懒残和尚煨芋
2.
【懒】
(形声。从心,赖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懒。-懒,懈也。怠也。一曰卧也。 、 《宋书·范晔传》-吾少懒学问,晚成人。
【组词】
懒待、 懒怠、 懒得、 懒残和尚煨芋
3.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