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2:19
“狗盗鼠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狗和老鼠那样偷盗。基本含义是指小偷小摸的行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的偷窃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狗盗鼠窃”常用来描绘那些卑鄙小人的行为,如在古代小说或戏剧中,描述反面角色的偷窃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或嘲笑某人的不诚实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犯罪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轻微的盗窃行为。
同义词:偷鸡摸狗、小偷小摸、扒窃 反义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狗盗鼠窃”更强调行为的偷偷摸摸和不光明正大,而“偷鸡摸狗”则更多指小规模的偷窃行为。
“狗盗鼠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基于对狗和老鼠行为的观察,这两种动物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偷窃和不诚实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狗和老鼠通常不被视为正面形象,因此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诚实和卑鄙的行为。在表达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我不信任或不喜欢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听到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一个邻居的不诚实行为,这让我对那个邻居产生了负面的看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狗盗鼠窃之徒,潜行于暗巷,终难逃正义之眼。”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街道,昏暗的灯光下,有人偷偷摸摸地行动。听觉上,可能是轻微的脚步声和紧张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neak thief”或“petty theft”,但这些表达没有“狗盗鼠窃”那样的文化内涵和贬义色彩。
“狗盗鼠窃”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描述偷窃行为的词汇,也是评价人品的重要工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周书·萧詧传》:“加以~,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
3.
【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 、 《汉书·五行志》-鼠小虫,性盗窃。 、 《说苑·善说》-鼠者,人之所薰也。 、 汉·贾谊《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 《三元里人民抗英》-逆夷各狐凭鼠伏。
【组词】
鼠窜而狼忙、 鼠牙雀角、 鼠盗蜂起、 鼠腹蜗肠、 鼠市、 鼠布、 鼠裘
4.
【窃】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窃,盗自中出曰窃。 、 《墨子·公输》-敝舆而欲窃之。 、 《周礼·山虞》-凡窃木者有刑罚。 、 《礼记·礼运》-小臣窃。 、 《诗·桑中序》-相窃妻妾。 、 《书·微子》-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 、 陆机《辩亡论上》-奸臣窃命。
【组词】
窃窥、 失窃、 偷窃、 窃宝;窃铁、 窃药、 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