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26
“坎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困难或障碍面前停止不前。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挑战或逆境时选择放弃或不再前进。
在文学作品中,“坎止”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关键时刻的犹豫或退缩,增添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消极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它可能用来分析个体或组织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坎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坎”指的是地面上的坑洼或障碍,“止”则是停止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在困难面前停止不前。
在**传统文化中,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坚韧不拔,因此“坎止”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面对挑战时选择逃避的行为。
“坎止”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消极和失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选择放弃的人,这种行为往往让人感到遗憾和无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需要在学业和兴趣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况。最终,我没有选择坎止,而是努力平衡两者,这让我感到自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坎止”:
在生命的旅途中,
我们或许会遇到无数的坎,
但愿我们不坎止,
而是勇敢地跨越每一个障碍。
“坎止”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陡峭的山坡前,犹豫不决,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的钢琴曲,传达出犹豫和不安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ive up”或“quit”,但这些词更侧重于放弃的行为,而“坎止”则强调在困难面前的停止。
通过对“坎止”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困难时选择坚持的重要性。这个词提醒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而不是轻易选择放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
【坎】
(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坎,陷也。 、 《易·序卦》-坎者,陷也。 、 《礼记·檀弓下》-其坎深不至于泉。 、 《资治通鉴·唐纪》-钁其城为坎以先登。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凿地为坎。
【组词】
坎儿、 坎止、 坎阱、 坎深、 坎傺
2.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