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5:10
词汇“出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出”通常表示离开、出现或产生,而“沐”则通常与沐浴、洗涤有关。将两者结合,“出沐”可能意味着“完成沐浴后出来”或“从洗涤状态中出现”。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
由于“出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描述一种特定的场景,比如描述一个人在沐浴后的清新感觉。
由于“出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同义词可能包括“沐浴后”、“洗净”等,而反义词则可能难以确定,因为“出沐”本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由于“出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出”和“沐”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某些文化中,沐浴被视为一种净化和放松的方式,因此“出沐”可能在这些文化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出沐”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洁净和放松的感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和自我护理的积极情感。
由于“出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有限。然而,在描述个人经历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来表达沐浴后的清新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出沐”来创造一种清新和净化的意象:
晨光中,她出沐,
带着露水的清新,
心灵如镜,映照着晨曦。
“出沐”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的香气、水滴的声音和湿润的皮肤,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表达。
由于“出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出沐”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它在文学和创造性表达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实用。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沐】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沐,濯发也。 、 《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沫。 、 《周礼·宫人》-共王之沐浴。 、 《左传》-沐则心覆。 、 《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 、 《礼记·檀弓》-夫子助之沫椁。 、 《论衡·讥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组词】
沐发、 沐澡、 沐濯、 沐芳、 沐巾、 沐盆、 栉风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