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47:49
词汇“乡司”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且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根据现有的语言资料和历史文献,我们可以尝试对其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和探讨。
“乡司”一词在古代**可能指的是管理乡里事务的官员或机构。在古代行政体系中,乡司可能负责管理地方的税收、治安、教育等事务。
由于“乡司”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历史文献或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及乡司作为描述古代行政体系的一部分。
“乡司”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的行政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这样的行政机构,因此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淡出。
在古代**,乡司是地方行政体系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方式。随着现代行政体系的改革,乡司这样的机构已经不再存在。
由于“乡司”与古代行政体系相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秩序、规范和官僚体系。
由于“乡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乡司”作为一个历史元素融入故事情节,描述古代乡里的生活和管理。
由于“乡司”与古代行政体系相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建筑、官员的服饰等视觉元素,以及古代官府的氛围和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行政管理机构,但其名称和职能可能有所不同。
“乡司”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的行政管理体系。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在学和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