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28:02
“怡养”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怡”和“养”两个字组成。其中,“怡”意味着愉快、舒适,而“养”则指培养、滋养。结合起来,“怡养”通常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滋养,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怡养”常用来描述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如“怡养天年”指的是安享晚年,过上舒适愉快的生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怡养身心”,意味着通过休息、娱乐等方式来放松和恢复精力。在专业领域,如养生、心理学等,“怡养”可能被用来指导人们如何通过特定的活动或*惯来维护身心健康。
同义词:
反义词:
“怡养”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怡”和“养”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论语》等,已有“怡”和“养”单独使用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怡养”这一复合词,用以描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怡养”与儒家、道家的养生理念有关。儒家强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则提倡“无为而治”,两者都强调通过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怡养”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成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怡养”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悠闲的午后、和谐的家庭。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平衡,关注身心的健康,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通过阅读、绘画和户外活动来怡养身心。这些活动不仅帮助我放松,还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怡养”:
晨曦微露,鸟语花香,
我在林间小径,怡养心房。
书卷在手,思绪飞扬,
岁月静好,怡养天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在花园中悠闲地浇花,阳光洒在他的脸上,鸟儿在枝头歌唱。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愉悦,与“怡养”的意境相契合。
在英语中,“怡养”可以对应为“nurture”或“rejuvenate”,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滋养和恢复的含义。
通过对“怡养”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所代表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态度。这个词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我的表达,也在生活中指导我如何更好地关注和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