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29:16
词汇“怡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怡怡”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愉悦、和乐,或者形容环境、氛围的和谐愉快。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心情舒畅、愉悦自得的状态。
“怡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在古代,“怡”字常用来形容心情愉悦,而“怡怡”则是对这种愉悦状态的强调和重复,以增强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怡怡”常与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如“家和万事兴”,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氛围。
“怡怡”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到温馨、和谐的场景,如家庭聚会、朋友相聚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怡怡”来形容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或者一个让人感到舒适愉快的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怡怡”来描绘一个美好的场景,如:
春风拂面怡怡笑,
柳絮飘飘舞翩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家庭聚会的画面,人们脸上带着怡怡的笑容;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愉悦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情感和氛围。
“怡怡”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功能,虽然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怡怡”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情感表达词汇。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