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32
怠工:指在工作或劳动中故意不尽力,偷懒或拖延,以减少工作效率或产出。
怠工一词源于汉语,由“怠”和“工”两个字组成。其中,“怠”意为懒惰、不积极,“工”指工作或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怠工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工作态度的常用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怠工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在强调勤劳和效率的社会中。在一些情况下,怠工可能是员工对工作环境或管理方式不满的非直接表达。
怠工一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和效率低下。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该词汇可能会传达出批评或不满的情绪。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团队成员怠工的情况。通过沟通和改进工作流程,最终提高了团队的士气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怠工”融入到对现代职场现象的讽刺中:
在格子间里,时间缓缓流淌,
键盘声中,怠工的影子悄然生长。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电脑屏幕依然亮着,但员工已经不知去向,这种场景可以让人联想到怠工。
听觉联想:想象一个工厂中,机器运转声突然变得缓慢,工人的交谈声减少,这种声音的变化可以让人联想到怠工现象。
在英语中,“怠工”可以对应为“sabotage”或“slack off”。虽然这些词汇不完全等同,但都描述了在工作中的不积极行为。
怠工是一个描述工作态度的负面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和正确使用该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职场中的各种现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和用法,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1.
【怠】
(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怠,慢也。 、 《尔雅》-懈,怠也。 、 《广雅》-怠,赖也。 、 《国语·周语》-可先而不备,谓之怠。 、 《礼记·檀弓》。注:“惰也。”-吉事虽止不怠。 、 《礼记·曲礼》。注:“放散身体也。”-毋怠荒。 、 《国语·晋语》-怠偷甚矣。 、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 《商君书·弱民》-兵民怠而国弱。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组词】
怠荒、 怠戏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