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40:23
词汇“文章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表达,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文学作品中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文章国”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个以文章或文学作品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或领域。它可能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用来形容一个文学繁荣、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或环境。
由于“文章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学术讨论或创意写作中。在这些语境下,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理想化的文学世界,或者是对现实世界中文学地位的一种夸张表达。
由于“文章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造词,用以表达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与推崇。
在文学繁荣的社会中,“文章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理想的文化环境,其中文学和艺术被高度推崇,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创造力。
“文章国”可能带给人们一种美好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充满智慧和美的世界,激发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由于“文章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它可能成为一个有趣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文章国的边境,我遇见了时间的诗人,他的笔下,岁月如歌,流转不息。”
“文章国”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书架的图书馆,或者是作家们在咖啡馆里讨论文学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翻书的声音,或者是作家们讨论时的低语。
由于“文章国”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不过,类似的比喻性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可能存在。
“文章国”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词汇,它激发人们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创意写作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