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26
斗士:字面意思是指参与战斗或斗争的人,通常指那些勇敢、坚定、不屈不挠地为某种信念、目标或理想而奋斗的人。
“斗士”一词源自汉语,古汉语中已有“斗”字,意为战斗或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斗士”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在各种领域中坚持斗争的人。
在许多文化中,斗士被视为英雄的象征,代表了勇气、坚韧和牺牲。在社会**中,斗士常常是那些为改变现状而奋斗的领导者或参与者。
斗士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勇敢、坚定和不懈努力的形象。它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自己的信念。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是一位真正的斗士,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为改善教育环境而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斗士”:
在风暴的中心,他站立如斗士, 不屈的目光穿透黑暗的帷幕, 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他的心,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斗士的形象往往与强壮的体魄、坚定的眼神和战斗的姿态相关联。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士的雕像或现代**员的竞技场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斗的呐喊或胜利的欢呼。
在英语中,“斗士”可以对应为“fighter”或“warrior”,它们在语义上相似,但“warrior”更多地强调了战士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斗士”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勇敢和坚持的词汇,也是一个激励人们面对挑战不退缩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