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8:15
潜力:指个体、组织或事物内部蕴含的、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的能力或可能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潜在的、未来的能力,而非当前的实际表现。
“潜力”一词源自拉丁语“potentia”,意为“力量”或“能力”。在中世纪英语中,它演变为“potential”,并在现代英语中广泛使用。
在现代社会,“潜力”常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它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挑战自我,以实现更大的成就。
“潜力”一词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希望、成长和可能性。它激励人们相信,无论现状如何,都有机会变得更好。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经常被鼓励要不断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职业上的突破和成长。
诗歌: 潜力如深海, 潜藏无尽宝。 待风起浪涌, 方显真英豪。
“潜力”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励的词汇,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未被发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潜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内在动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1.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