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42
词汇“幽女”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幽女”可以理解为“幽灵般的女子”或“神秘的女子”。其中,“幽”字常与幽暗、隐秘、神秘等含义相关联,而“女”则指女性。结合起来,“幽女”可能指的是一个具有神秘或超自然特质的女性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幽女”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神秘、不可捉摸的女性角色,或者是一个已经去世但仍以某种形式存在的女性灵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故事讲述或角色扮演游戏中。
由于“幽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某些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中创造出来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幽灵或鬼魂的概念很常见,因此“幽女”可能在这些文化中被用来描述一个具有超自然特质的女性的形象。
“幽女”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恐惧,因为它涉及到超自然和神秘的元素。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孤独和不可知的事物。
由于“幽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这个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幽女”作为一个神秘的角色,出现在诗歌、小说或戏剧作品中,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古老服饰、面容模糊的女性形象,在昏暗的背景下若隐若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神秘或悬疑氛围的音乐来增强“幽女”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英文中的“ghostly woman”或“phantom lady”,用来描述类似的形象。
“幽女”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用来创造神秘和超自然的故事元素。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