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9:28
滥觞所出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源头泛滥之处”,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或发端。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描述某个思想、文化、艺术或科学领域的最初发展阶段。
在文学作品中,滥觞所出 可能用来描绘一个时代的文化或思想的萌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化研究或哲学讨论中,它是一个较为正式和精确的表达。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滥觞所出 更强调源头的不稳定和泛滥,而“起源”和“发端”则更中性,强调开始。
滥觞所出 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滥觞”原指水流泛滥,后来引申为事物的起始。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滥觞”来比喻事物的起源。
在文化中,强调事物的起源和根源是一种传统观念。滥觞所出** 这个词汇体现了对事物起源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我一种深邃和历史感,它让我联想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使用滥觞所出 来描述某个理论或概念的最初形态,这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脉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间的河流中,滥觞所出, 思想的种子,悄然萌芽。”
想象一幅画面:一条小溪从山间流出,逐渐汇聚成河,这可以象征滥觞所出 的意象。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表达这种起源和发展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pringhead of...”或“the origin of...”,但它们没有滥觞所出 那种强调源头泛滥的特殊含义。
滥觞所出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起源,也提醒我们尊重和探索事物的本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增加我的表达深度和精确性。
若汉书之立表志,其殆侵官虽局者乎!考其滥觞所出,起于司马氏。
1.
【滥】
(形声。从水,监声。本义:浮起,浮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滥,泛也。 、 《荀子·子道》-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 《尔雅·释水》-滥泉正出。 、 《列子·黄帝》-滥水之潘为渊。
2.
【觞】
(形声。从角,傷(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 、 《礼记·投壶》-请行觞。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组词】
觞勺、 觞令、 觞豆、 觞爵、 觞觥、 觞酌
向人敬酒。
【引证】
《吕氏春秋》-管仲觞桓公。 、 《礼记·表记》-觞酒豆肉。 、 《战国策·秦策》-王觞将军。 、 《庄子·徐无鬼》-楚王觞之。
【组词】
觞客、 觞奠、 觞祝、 觞行
3.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