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24:33
词汇“中觞”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中”可以理解为“中间”或“之中”,而“觞”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酒器,也常用来指代酒。因此,“中觞”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饮酒过程中的某个中间阶段,或者是在酒宴中的某个时刻。
“中觞”的基本含义可能是在饮酒或宴会的中途,或者是在庆祝活动中的某个中间时刻。
在文学作品中,“中觞”可能被用来描绘宴会的场景,特别是在古代文学中,如诗词或古文中,用来表达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情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
“觞”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一种酒器,后来也用来指代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觞”这个词汇可能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淡出,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有一定的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饮酒和宴会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因此“中觞”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宴会的文化俗。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觞”可能带有一种古风和雅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宴会和诗词中的意境。
由于“中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讨论中。
在创作一首古风诗时,可以使用“中觞”来增添诗意:“月下中觞,琴声悠悠,忆往昔繁华。”
结合古代宴会的图片或古典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觞”的意境,如想象古代宴会上的酒器和乐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中觞”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宴会的中途或饮酒的某个时刻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中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特色。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觞】
(形声。从角,傷(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 、 《礼记·投壶》-请行觞。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组词】
觞勺、 觞令、 觞豆、 觞爵、 觞觥、 觞酌
向人敬酒。
【引证】
《吕氏春秋》-管仲觞桓公。 、 《礼记·表记》-觞酒豆肉。 、 《战国策·秦策》-王觞将军。 、 《庄子·徐无鬼》-楚王觞之。
【组词】
觞客、 觞奠、 觞祝、 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