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15:01
词汇“戎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戎钺”进行深入分析。
“戎钺”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戎钺”字面意思是指兵器,特别是指古代的战斧或战斧类兵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戎钺”常用来象征武力、战争或军事权威。例如,在描述古代将领或君王的威严时,可能会提到“戎钺”。
“戎”和“钺”都是古代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军事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兵器”、“武器”等词汇。
在**古代社会,“戎钺”象征着军事力量和统治权威。在古代君王的仪式中,戎钺常被用作权力的象征。
提到“戎钺”,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将领的威严和君王的权威。这种联想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军事色彩。
由于“戎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戎钺”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描绘古代战争的场景或将领的英勇。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兵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战斧可能与北欧神话或古代战士联系在一起。
“戎钺”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学*和理解*古代文化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通过对“戎钺”的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军事文化和统治权威的象征。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钺】
(戉,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戉,大斧也。 、 《书·牧誓》。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王左杖黄戉。 、 《说文》。伟借为戉。-钺,车銮声也。 、 《书·顾命》-一人冕执钺。 、 张衡《东京赋》-授铖四七。 、 《汉书·李广苏建传》-斧钺汤镬。 、
【组词】
钺钺、 钺斧、 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