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7:55
棒子面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玉米面制成的面条。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棒子面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因其主要原料是玉米面,所以也被称为玉米面条。
在文学作品中,棒子面可能被用来描绘农村或贫困地区的生活场景,作为一种朴素的食物象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直接用“棒子面”来指代这种食物,或者在讨论饮食*惯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食品科学或农业,棒子面可能被研究其营养价值或生产工艺。
同义词:玉米面、玉米面条 反义词:精细面粉、白面条(通常指用小麦粉制成的面条)
棒子面一词源于北方方言,其中“棒子”是对玉米的俗称。随着玉米在的普及,棒子面也成为了常见的食品名称。
在*北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棒子面是一种经济实惠且易于储存的食物。它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惯和饮食文化,尤其是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棒子面是许多家庭的主食。
棒子面可能让人联想到朴素、勤劳和节俭的生活态度。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唤起童年的回忆,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代表了一种地域特色和文化认同。
在我的家乡,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会磨制棒子面,准备过冬。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棒子面,金黄的记忆,在冬日的炉火旁,煮成一锅温暖的乡愁。”
想象一下,一个寒冷的冬日,厨房里热气腾腾,棒子面在锅里翻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一种温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国家,如墨西哥,玉米面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但制作和食用方式可能与**的棒子面有所不同。
棒子面不仅是一种食物,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饮食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联想的词汇,值得深入探讨和应用。
1.
【棒】
(形声。从木,奉声。本义:棍,杖)。
同本义。
【引证】
《魏书·尔朱荣传》-人马逼战,刀不如棒。
【组词】
棒糖;棍棒;棒打鸳鸯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