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8:09
词汇“清时”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清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清明的时代”或“清朗的时光”。在这里,“清”可以指清澈、明亮、纯净,而“时”则指时间或时代。
在文学作品中,“清时”可能用来形容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时代,或者是一个自然景色明媚、心情舒畅的时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讨论中。
由于“清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清”和“时”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时代特征。
在**传统文化中,“清时”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治世”概念相联系,即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秩序良好的理想状态。
“清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和谐、美好、宁静的景象,可能激发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例如,在讨论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时,可能会用到“清时”来形容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清时如梦,花开满径,岁月静好,人心自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宁静田园风光的画面,阳光明媚,田野宁静,人们安居乐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意境的词汇或短语,如英语中的“golden age”或“peaceful era”。
“清时”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时间或时代,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