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10
词汇“武德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武德舞”可以拆分为“武德”和“舞”两个部分。其中,“武德”通常指的是武术中的道德规范,强调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而“舞”则指的是舞蹈,一种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因此,“武德舞”可能指的是一种结合了武术道德规范和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
由于“武德舞”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结合了武术精神和舞蹈美学的艺术表演。在口语中,如果有人提到“武德舞”,可能是在讨论某种特定的表演艺术形式。在专业领域,如武术或舞蹈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指代一种特定的训练方法或表演风格。
同义词:武术舞蹈、武舞、武艺舞 反义词:文舞(指纯粹的舞蹈艺术,不涉及武术元素)
由于“武德舞”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武术和舞蹈两个领域的结合而产生的新词汇。
在**文化中,武术和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武术的道德规范与舞蹈的艺术形式结合,可能是一种创新的表现方式,旨在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提到“武德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感,既有武术的力量和纪律,又有舞蹈的优雅和自由。这种结合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武德舞”的表演或讨论,可能会对这种结合了武术和舞蹈的艺术形式产生兴趣,并尝试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和技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武德舞动,刚柔并济,一招一式,皆是心意。”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武术动作与舞蹈姿态的结合,通过视觉呈现“武德舞”的美感。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既有力量感又有节奏感的音乐,以增强“武德舞”的表现力。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武德舞”的词汇,但类似的结合武术和舞蹈的艺术形式可能在某些文化中存在,如日本的武道舞蹈。
“武德舞”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意义和用法可能较为模糊,但它代表了武术和舞蹈结合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促进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认识和欣赏。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舞】
(形声。从舛(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同本义。
【引证】
《礼记·乐记》-舞,动其容也。 、 蔡邕《月令章句》-乐容曰舞
【组词】
舞旋、 舞判、 芭蕾舞;歌舞、 舞局、 舞咏、 舞头、 舞天、 舞妓、 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