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32
词汇“环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环”通常指环形或环绕的动作,“伏”则有潜伏、隐藏的意思。将两者结合,“环伏”可能指的是某种环形或环绕状态下的潜伏或隐藏。
由于“环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神秘或隐蔽的状态,例如:
由于“环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环”和“伏”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环伏”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例如,在某些**或神秘主义的语境中,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神秘力量的潜伏状态。
由于“环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特定的写作或创作中使用,以营造神秘或紧张的氛围。
在诗歌中:
环伏的夜,星辰潜藏, 寂静中,秘密悄然生长。
在故事中:
他们在一个环伏的地下室中发现了古老的秘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由于“环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环伏”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营造神秘或隐蔽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词汇量,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1.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2.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