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46:23
武师:字面意思是指擅长武术的人,通常指那些经过专业训练,具有较高武术技能的武术教练或表演者。在现代语境中,武师也可能指那些在武术领域有一定成就和地位的人物。
武师一词源于**古代,最初指的是那些在军队中教授武术的教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扩展到民间,指代那些在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人。在现代,武师的概念更加宽泛,不仅包括传统武术的传承者,也包括那些在现代武术竞技中表现出色的人。
在**文化中,武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武师作为武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社会背景中,武师也常常被视为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的榜样。
武师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力量、坚韧和正义。它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英雄形象的向往。在情感上,武师往往被视为值得尊敬和学*的对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武术培训班,那里的教练就是一位资深的武师。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对学生非常耐心和负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武术的魅力和武师的职业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师”:
武师挥剑,风起云涌,
一招一式,尽显英雄本色。
身姿矫健,心怀正义,
传承千年,武术之光。
视觉联想:武师的形象往往让人联想到身穿传统武术服装,手持兵器,动作矫健的画面。 听觉联想:武师在练*或表演时,兵器的碰撞声、呼喝声以及观众的掌声,都能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与“武师”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剑道家”或“空手道家”,在西方,可能是“武术教练”或“武术家”。尽管词汇不同,但都指向那些在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和地位的人。
通过对“武师”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武师不仅是武术技艺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精神的传播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武师”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认同感。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