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16
“倒悬之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处境极其危险,如同头朝下悬挂着一样,随时可能坠落。基本含义是指面临极大的危险或困境,形势非常严峻。
在文学作品中,“倒悬之危”常用来形容人物或国家面临的极端困境,如战争、灾难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紧急或危险情况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分析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战略上的危急状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境的具体化程度,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安全和稳定状态。
“倒悬之危”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极端的危险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和专业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倒悬之危”常被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危急状态,反映了古人对危机的深刻认识和对命运的无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描述各种紧急和危险的情况。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危机的警觉和对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观看紧张的影视作品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表达,从而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倒悬,人间如梦,倒悬之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或物体头朝下悬挂的画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心跳加速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in a precarious situation”或“hanging by a thread”也能传达类似的危险和紧急状态。
“倒悬之危”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危险和紧急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危机的严重性,还激发了人们对解决方案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