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28:48
戎备:这个词由“戎”和“备”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戎”指的是军事或战争,而“备”则意味着准备或装备。因此,“戎备”字面意思是军事准备或战争装备,指的是为了战争或军事行动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武器、装备、人员训练等。
在文学作品中,“戎备”可能用来描绘一个国家或军队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所做的准备,营造紧张和严肃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历史讨论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同义词:军备、备战、武装 反义词:和平、裁军、解甲
“戎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历史上,“戎备”常常与国家的安全和边防紧密相关。在和平时期,戎备的加强可能被视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在战争时期,戎备的充足则是胜利的关键。
提到“戎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现代军事的严肃。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军事专业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了解“戎备”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戎备声声,铁甲寒光映月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城墙上士兵巡逻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战争电影的配乐,如《角斗士》的主题曲,来增强“戎备”的氛围。
在英语中,“戎备”可以对应为“military preparedness”或“armament”,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与军事和安全紧密相关。
“戎备”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军事和历史讨论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