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05:56
词汇“人情恟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人情汹汹”的误写。为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以“人情汹汹”为例进行探讨。
“人情汹汹”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情绪激动、议论纷纷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人们的情绪像汹涌的波涛一样激烈。
“人情汹汹”中的“汹汹”源自“汹涌”,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样子,后引申为形容人的情绪或议论的激烈。
在**文化中,人们重视和谐与稳定,因此“人情汹汹”往往暗示着某种不稳定或冲突的状态,可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干预。
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联想可能包括人群聚集、激烈讨论的场景,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冲突或变革。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个社区**引起广泛讨论,可以使用“人情汹汹”来形容社区居民的反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人情汹汹,星光不语,唯风声诉说着变迁。”
视觉上,可能联想到人群聚集的场景,听觉上则是嘈杂的议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ted discussions”或“public outcry”,用来描述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广泛讨论的情况。
“人情汹汹”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情绪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是时,都下人情恟恟,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3.
【恟】
恐惧;惊骇。
【引证】
柳宗元《佩韦赋》-斩执谊与不附己者,闻者恟惧。
【组词】
恟惧、 恟骇
4.
【恟】
恐惧;惊骇。
【引证】
柳宗元《佩韦赋》-斩执谊与不附己者,闻者恟惧。
【组词】
恟惧、 恟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