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2:25
词汇“三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三”通常表示数字三,而“甫”在古汉语中常用作男子的美称,如“杜甫”中的“甫”。结合这两个字,“三甫”可能指的是三个被尊称为“甫”的人,或者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但没有广泛认可的含义或用法。
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三甫”,可能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特定角色或称谓,用以表达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三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提供例句展示其不同用法。如果是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三甫”的例子,但这些情况非常罕见。
同义词和反义词方面,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如果硬要寻找,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词源与演变方面,“三”和“甫”都是古汉语中的常用字,但“三甫”作为一个组合,其词源和演变并不明确,可能只是特定文献或作品中的创造性使用。
文化与社会背景方面,如果“三甫”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但这种情况下需要具体分析。
情感与联想方面,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如果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一定的联想。
个人应用方面,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创造性使用方面,可以将“三甫”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元素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用以表达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
视觉与听觉联想方面,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一定的联想。
跨文化比较方面,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找到对应的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反思与总结方面,由于“三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非常有限。如果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可能需要具体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田中有菜苗之形。金文字形,变为从田父声的形声字。本义:苗)。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于表字之后。
【引证】
《说文》-甫,男子美称也。 、 《诗·大雅·丞民》-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 明·魏学洢《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组词】
台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