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49:18
摇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手做出摇动的动作。基本含义可以是指通过手的摇动来表达某种意图或情感,如拒绝、告别或示意等。
摇手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摇”和“手”两个字组成,表示手的摇动。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摇手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摇手通常表示拒绝或不同意,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摇手可能更多用于告别或示意。
摇手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拒绝或分离的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离别的场景或拒绝的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火车站看到人们摇手告别,那种场景充满了情感和不舍。
在诗歌中,可以将“摇手”融入到描述离别的场景中:
夕阳下,她摇手告别, 泪光中,身影渐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风中摇手的画面,带来一种孤独和离别的感觉。听觉上,摇手的声音可能与风声或火车的汽笛声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wave”或“shake hands”,虽然具体动作相似,但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方式。
摇手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灵活性。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