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2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21:01
“不灵”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某人的行为、功能不有效、不奏效或不灵验。它通常用来描述方法、工具、设备或人的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标准。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灵”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不灵”这个词源于汉语,其中“不”表示否定,“灵”原指灵活、灵巧,后来引申为有效、灵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灵”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无效或失效。
在中国文化中,“不灵”常常与迷信或传统信仰相关联,如某些人认为特定的符咒或仪式如果不灵,可能是因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干预。
“不灵”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失望或挫败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尝试解决问题但最终失败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家里的电器不灵的情况,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这意味着我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修理或更换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灵”:
在那寂静的夜晚,古老的钟声不灵,
时间似乎停滞,一切静止不动。
想象一台老旧的电视机,画面模糊,声音断断续续,这就是“不灵”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不灵”可以对应为“not work”或“ineffective”,但这些词汇缺乏“不灵”在中文中所带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深度。
“不灵”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各种无效或失效的情况。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