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7:27
惶急(huáng jí)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人因恐惧、焦虑或紧张而感到急迫、不安的状态。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惶”表示恐惧、不安,“急”表示急迫、迫切。
“惶急”一词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但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临危不乱”,因此“惶急”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与“从容不迫”形成对比。
“惶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在表达时,使用“惶急”可以增强语句的紧迫感和情感深度。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重要考试或面试前感到惶急的时刻,这种情绪体验是普遍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惶急”来描绘夜晚的寂静与内心的不安:
夜深人静,星光稀疏, 心中惶急,如影随形。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anxious and urgent”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状态。
“惶急”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能够准确地描述人在紧张或恐惧状态下的心理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
2.
【遽】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遽,传也。 、 《周礼·大仆》-以待达穷者与遽令。 、 《周礼·行夫》。注:“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掌邦国传遽之小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传车。”-且使遽告于郑。 、 《礼记·玉藻》-士曰传遽之臣。
【组词】
遽人、 遽驿、 遽传、 遽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