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19
“临敌易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面对敌人时更换将领。基本含义是指在关键时刻或紧急情况下更换领导者或决策者,通常暗示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不稳定或不利的结果。
“临敌易将”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最初是指在战争中因为将领的无能或不和而更换将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用来描述在任何紧急或关键时刻更换领导者的行为。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更换领导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稳定和连续性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失误。它让人联想到战争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保持领导层的稳定,避免因为频繁更换领导者而导致的不利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临敌易将”融入描述战争混乱的场景,如:“战鼓隆隆,临敌易将,兵戈交错,血染沙场。”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临敌易将”的含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增强这个成语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nging horses in midstream”,意思是在困难时刻更换领导者,但这个表达没有“临敌易将”那么强烈的军事色彩。
“临敌易将”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关键时刻保持领导层稳定的重要性。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在管理和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训。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目今出师在即,~,军之大忌。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3.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4.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 【临敌】 面对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