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3:59
词汇“消却”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消却”字面意思是指消除、去除或使某事物消失。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状态、情感或物质的减少或消失。
“消却”由“消”和“却”两个字组成。“消”字古已有之,意为消散、消失;“却”字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去除、退却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消却”这一词汇,其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消却”常与中医理论中的“消”相联系,指的是消除体内的病邪。在社会生活中,它也常用来形容负面情绪或不良状态的消除。
“消却”给人一种解脱和轻松的感觉,它暗示着困扰或痛苦的状态得到了缓解或结束。
在个人生活中,“消却”可以用来描述经历困难后心情的恢复,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心中的焦虑终于消却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水,洗净尘世的烦忧,心中的阴霾悄然消却。”
在英语中,“消却”可以对应“dissipate”或“vanish”,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与“消却”在汉语中的使用有所不同。
“消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质的消失,也表达了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消却”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