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17
消匿: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消失、隐匿,指事物或人从可见或可感知的状态中消失,不再被察觉或注意到。
“消匿”由“消”和“匿”两个字组成,“消”意为消失,“匿”意为隐藏。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但其具体词源和演变过程较为模糊,可能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有关。
在某些文化中,“消匿”可能与神秘主义或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在民间传说中,某些生物或物体可以突然消匿,增加故事的神秘感。
“消匿”这个词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和不可预测的感觉,可能引发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消失的遗憾。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样重要的物品突然消匿,可能会带来焦虑和困扰。例如,丢失了钥匙或手机,会让人感到不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影子消匿,只留下寂静的夜。”
在英语中,“消匿”可以对应为“vanish”或“disappear”,虽然意思相近,但“vanish”更强调突然和完全的消失。
“消匿”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不仅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常见,也在专业领域有所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消失和隐匿的概念,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匿】
(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匿,亡也。 、 《广雅》-匿,藏也。 、 《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瑾瑜匿瑕。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而知匿其暱。 、 《论语》。皇疏:“藏也。”-匿怨而友其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