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3:57
守节: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坚守贞操或道德原则,特别是在婚姻关系中保持忠诚。它强调的是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坚持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
守节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贞操要求非常严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女性的贞操,也包括男性在道德和伦理上的坚守。
在**传统文化中,守节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尤其是在女性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贞操和忠诚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正在逐渐变化,人们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
守节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严肃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形象,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一种束缚和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守节的概念可能体现在各种情境中,比如在职业道德、个人关系或社会行为中坚守原则。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工作中拒绝贿赂,坚持诚信原则,这也是一种守节的表现。
在诗歌中,守节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感:
月光下,她守节如玉,
岁月流转,心不移。
风霜雨雪,皆成诗,
忠诚之花,永不凋。
守节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庭院、静谧的夜晚和孤独的身影。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位女子在月光下静静地坐着,周围是古老的建筑和静谧的花园。在听觉上,可能是一首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的旋律,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坚守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chastity”或“fidelity”来表达,它们也强调在感情和婚姻关系中的忠诚和贞洁。然而,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具体含义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守节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要求,也是对社会伦理的一种体现。在现代社会,尽管对守节的理解和应用正在发生变化,但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值得我们深入学*和思考。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