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1:33
物类: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物品的种类或类别。它可以用来描述一组具有相似特征或功能的物品。
在不同的语境中,“物类”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物类”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一直围绕着物品的分类和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其使用范围和语境也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分类和归类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这在“物类”这个词汇中得到了体现。它反映了人对事物进行系统化、有序化处理的*惯。
“物类”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秩序感和系统感,它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货架和有序的目录。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组织和管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物类”来帮助整理家中的物品,比如将书籍按类别分开放置,这样可以更方便地查找和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物类”:
“在时间的货架上,物类繁多, 每一本书,每一幅画, 都是历史的注脚, 在无声中诉说着过往。”
看到“物类”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整齐排列的图书馆书架,听到图书馆中安静的翻书声。
在英语中,“物类”可以对应为“category of items”或“types of things”。不同语言中对物品分类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是相似的。
“物类”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实用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分类世界,还反映了我们对秩序和系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物类”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