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37:23
词汇“取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取虑”字面意思是指采取考虑或慎重思考。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在决策或行动前进行深思熟虑的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取虑”可能出现在描述人物决策过程的语境中,强调人物的谨慎和深思熟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决策理论中,可能会提及这一概念。
“取虑”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取”有采取、选择的意思,“虑”则指思考、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某些专业或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慎重和深思熟虑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取虑”这一概念可能在古代文献和哲学讨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取虑”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和谨慎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仔细权衡利弊的场景,可能与决策压力和责任感相关。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重要决策时使用“取虑”这一概念,提醒自己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避免轻率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取虑”来描绘一个智者在月光下静静思考的画面:
月光洒落,智者独坐,
取虑于心,决策于夜。
视觉上,“取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安静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一个人坐在桌前,眉头紧锁,手中拿着笔,正在纸上书写。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或是窗外风吹过树叶的轻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igh the options”或“consider carefully”,这些表达强调了在做出选择前的权衡和考虑。
通过对“取虑”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在表达慎重和深思熟虑时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