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8:52
巧宦(qiǎo hu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官员。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那些不依靠正直和能力,而是通过巧妙的手段和策略来获取官职或利益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巧宦”常被用来讽刺那些政治上的投机者,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职场中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政治体制中的腐败现象。
同义词:投机者、钻营者、奸佞 反义词:清官、廉吏、正直者
同义词中,“投机者”强调的是利用机会的行为,“钻营者”强调的是不断努力寻找机会的行为,“奸佞”则强调的是不正直和谄媚的行为。反义词中,“清官”和“廉吏”强调的是廉洁和正直的品质,“正直者”则强调的是诚实和公正的品质。
“巧宦”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巧”(巧妙、机智)和“宦”(官员、官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用来描述那些在官场中善于运用策略和手段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使用的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官员的评价往往强调廉洁和正直。因此,“巧宦”这个词汇在社会文化背景中通常被视为负面形象,反映了社会对于政治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批判。
“巧宦”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它可能引发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担忧和批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在职场中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人,这些人可能会被旁观者私下称为“巧宦”。这种观察和评价反映了人们对于职场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期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巧宦”来讽刺那些在政治舞台上善于表演但缺乏实质贡献的人:
官场如戏台,巧宦频登场,
面具换千张,真心无处藏。
在视觉上,“巧宦”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政治漫画中被描绘成狡猾、阴险的角色。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政治辩论中善于言辞但缺乏真诚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pportunist”或“schemer”,它们都强调了利用机会和策划行动的特点。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类行为的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存在对于不正直行为的批判。
“巧宦”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模式,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政治和职场道德的期待。在学*这个词汇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宦】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家庭房屋有关。从臣。“臣”本奴隶。合起来的意思是家室奴仆。本义: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
同本义。
【引证】
《国语·越语》。注:“为臣隶也。”-与范蠡人宦于吴。
【组词】
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