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35
词汇“幸心”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字面组合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幸心”可以理解为“感到幸福或满足的心情”。其中,“幸”通常指幸福、幸运,而“心”则指心情、心境。
由于“幸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幸福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情感状态。
由于“幸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幸”和“心”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幸心”可能被用来强调内心的幸福感,尤其是在强调个人情感体验的语境中。
“幸心”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满足和内心的平静。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感的追求。
由于“幸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描述个人经历或情感状态时,人们可能会用类似的表达来传达相似的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满窗台,幸心随风飘来,夜的宁静,心的安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窗边,月光洒在脸上,表情宁静而满足。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温馨和平静的氛围。
由于“幸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在其他语言中,人们可能会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内心的幸福感。
“幸心”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表达内心幸福感的独特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1.
【幸】
侥幸。 同: 倖
【引证】
《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 、 《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朝无幸位。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幸皆杀之。 、 《三国演义》-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
【组词】
幸心、 幸生、 幸民、 幸位、 幸得、 幸诡、 幸赏
幸亏。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幸大雪踰岭。 、 《广东军务记》-幸诚门未有烧。 、
【组词】
幸为、 幸然、 幸赖、 幸得、 幸偶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