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08
“女德”一词通常指的是女性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这些规范往往强调女性的贞洁、顺从、谦逊和家务能力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会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色彩,有时被批评为限制女性自由和发展的观念。
在文学作品中,“女德”可能被用来描绘传统女性角色的美德,如《红楼梦》中的贾母、王熙凤等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评价或讨论女性的行为是否符合传统标准。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女性研究,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和批判性别规范。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妇德”更侧重于已婚女性的道德规范,“淑德”则强调文雅和美德。反义词则直接表达了与“女德”相对立的负面品质。
“女德”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女性的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正面评价逐渐演变为包含批评和反思的复杂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德”是评价女性行为的重要标准,与“三从四德”等观念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变得更加复杂,有时被用来批判传统性别角色。
对于一些人来说,“女德”可能唤起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怀念;而对于另一些人,这个词可能引发对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反感。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家庭角色、教育子女或评价他人行为时使用到“女德”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如春日之花,绽放着女德的光辉,温柔而坚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女性,在家庭环境中忙碌,展现出传统意义上的“女德”。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传统音乐或戏曲中对女性美德的赞颂。
在不同文化中,如日本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